最新更新

当前位置:主页 > 创业投资

909万人!他们的首选还是一线城市


  (原标题:909万人!他们的首选还是一线城市)

  就业季又来了

  盛夏酷暑,几乎每年的毕业季都与高温和汗水相伴,这似乎也是青春躁动的味道。今年909万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再次创下新高。

  空前的毕业人数,再加上新冠疫情以及留学生的归国潮,对毕业生来说,这个夏天确实不易!

  读研还是工作?留下还是回去?这是每一届毕业生踏过人生十字路口时所做的“必选题”。这届毕业生做出了什么样的选择?

  一线城市仍是首选

  近年来,“逃离北上广”的风潮不时刮起。这一次,毕业生们会选择远离吗?

  调研结果似乎正好相反。虽然一线城市以高压力、高生活成本著称,但多家机构调研显示,一线城市仍是2021届毕业生的首选工作城市。

  58同城近日发布的《202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告》显示,今年毕业生首选城市排名前十位的分别为:上海、深圳、广州、成都、北京、杭州、青岛、南京、重庆和长沙。特别是作为经济金融中心的上海,呈现毕业生净流入的状态,人才吸引力旺盛。

  贝壳研究院发布的《2021年毕业季租房洞察报告》也显示,凭借着无可取代的优质资源及产业基础,一线城市今年仍是毕业青年首选的就业目标城市。“人往高处走,这一趋势不会发生改变”,报告称。

  不过,贝壳报告当中,核心城市的吸引力排名略有差别。与去年相比,北京取代广州成为毕业生首选就业城市,其次为广州及上海。深圳排名变化比较明显,从2020年的第四调整为2021年的第六,主要原因之一是:相对较高的居住负担,对人才的吸引力形成消极影响。

  工作机会和城市经济实力等“硬条件”仍是2021届毕业生选择就业城市的主要考虑因素。58同城调研显示,首选一线城市的毕业生最为看重就业机会(47%)、经济实力(36%)和区位优势(35%);而首选新一线城市的毕业生除就业机会(35%)外,还同样关注离家较近(35%)这一因素。

  其他诸如物价、社会治安、政府服务、交通等因素,在毕业生选择工作城市时影响权重较低。

  新一线城市吸引力上升

  近年来,城市“抢人大战”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上演,城市间竞争日趋白热化。

  从天津的“海河英才计划”,到武汉设立人才集团公司,再到西安、成都、南京等二线城市步调一致的“送钱、送房、送户口”,新一线城市的人口吸纳能力不断提高,其对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也不断增强。

  BOSS直聘发布的数据显示,2021年校招岗位有62%来自一线和新一线城市,较去年轻微下降。其中,一线城市校招岗位占比25%,同比下降4个百分点;新一线城市校招岗位占比37%,同比增长4个百分点,已成为应届生就业吸纳的主力军。

  从应届生的就业地选择偏好来看,2021年,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的高校毕业生,希望在就读城市发展的比例超过60%;而三四线城市培养的高校毕业生留在本市发展的比例普遍不高。

  与过去由一线城市“垄断”毕业生工作地前四名不同,在58同城的报告当中,2021年,成都排名第四位,对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超过了北京。报告显示,愿意留在新一线城市的毕业生,被离家近、饮食习惯适宜、气候环境条件好等因素吸引。

  毕业生流动性提高

  值得注意的是,近几年高校毕业生流动性呈现上升态势。麦可思研究院提供的数据显示,该机构研究2015-2019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地后发现,2019届本科毕业生在家乡(即“生源所在省”)就业的比例为64%,相比2015届的66%降低了2个百分点。

  此外,在“副省级城市”就业的毕业生,属于家乡就业的比例从2015届的64%降到了2019届的58%,下降了6个百分点;在“地级及以下城市”就业的毕业生,属于家乡就业的比例从2015届的82%降到了2019届的78%,下降了4个百分点。

  就业热门变了!

  虽然多数毕业生仍选择坚守一线和新一线城市,不过,过去10年间,最热门就业行业已经发生了转变。

  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一份跟踪调查显示,从本科生就业行业的占比来看,十余年前“金融、银行、保险、证券业”(12.9%)还是吸纳2010届本科生就业最多的行业类;十余年后,本科毕业生就业最多的行业类已被“教育业”(15.9%)取代。此外,2019届本科生就业比例较高的行业类还包括“建筑业”和“信息传输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”,均为8.9%。

  而且这一趋势仍在持续。根据麦可思《202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》(就业蓝皮书)中最新数据,“教育业”“建筑业”仍是吸纳大学毕业生数量最大的两个行业类。

  本科毕业生在“教育业”就业的比例五年来增加了3.3个百分点(2016届为13.7%,2020届为17.0%),高职毕业生增加了2个百分点(2016届为5.7%,2020届为7.7%)。与其形成对比的是,本科毕业生在“金融业”就业的比例五年来降低了2.5个百分点,高职毕业生降低了3.3个百分点。

  毕业生收入最高的行业也发生了变化。十大行业类中,在“信息传输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”就业的大学生月收入最高,2020届本科毕业生平均月收入达到6475元。金融业月收入水平下滑至第五位。

  更能认清现实

  BOSS直聘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,在薪资方面,2021年校招岗位的平均招聘薪资为6112元,同比增长4.7%,继续保持连年小幅增长的趋势。

  值得注意的是,2021年应届生的平均期望薪资为6030元,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。研究团队指出,这是五年来应届生期望薪资与市场价格最为接近的一年,既不眼高手低,也未妄自菲薄,说明学生对职业发展和就业市场的认知正在提升。

  另据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联合智联招聘公司发布的《2021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》,从期望薪资来看,2021应届毕业生的期望薪资同比有所上升,但不及2019年。应届毕业生期望薪资分布聚焦在4000-6000元区间内,同比来看相差不大。受访者中表示“期望薪酬下降”的占比23.9%。